2017年,金管會推動「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.0」,涵蓋授信、投資、資本市場籌資、人才培育、促進綠色金融商品或服務深化發展、資訊揭露、推廣綠色永續理念等7大面向,促使金融市場引導實體產業、投資人、消費者重視綠色永續,讓台灣轉型為綠色低碳經濟、綠色投資、綠色消費與生活。2020年8月,金管會進一步發布「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.0」,建立我國永續金融分類標準等措施,運用金融市場的影響力,引導企業重視ESG議題,並促成投資及產業追求永續發展之良性循環。
ESG追求的「永續環境」、「社會責任」及「公司治理」等三大面向相當崇高,但對追求環境永續的建築業者而言,筆者認為在邁向「淨零排放」,並致力於建構「永續城市」之理想外,ESG及綠色金融也可為業者帶來在籌資上的實質優惠,並非紙上談兵式的構想。
在ESG浪潮推波助瀾之下,大多數國銀已啟動永續連續貸款方案,例如合作金庫與台灣建築中心合作,將ESG與土建融授信業務結合推出「永續連結貸款專案」;除了公股行庫外,亦有部份民銀推出類似方案,方案內容大致為給予符合ESG認證的業者較高的貸款成數、較低的土建融利率。一般來說,銀行給予的利率減碼條件各不相同,減碼額度約0.1至0.3個百分點,少部份建融專案可達0.5個百分點。
假如建商的推案規劃為綠建築,購買綠建築的消費者同樣可以享受綠色金融優惠,房貸利率可以減碼約0.05至0.25個百分點不等,包括公股行庫、國內民銀、國內外銀、數位銀行等業者都推出相關的永續連續貸款,如第一銀行、中國信託、台企銀、玉山銀行、渣打銀行、王道銀行……諸多銀行都著力開拓綠色金融業務。倘若購屋族因此取得較低利率房貸,建案銷售可能因此受惠,建商無疑是受益者之一。
以筆者觀察角度,國銀於2022年逐漸緊縮土建融放款,尤其中小型建商取得土建融的難度上升;如果中小型建商也加入ESG的隊伍當中,不僅能相對順利取得融資、降低資金成本,更能為建案取得銷售優勢。更何況,台灣預計於2024年起開徵碳費,而建築業雖不在第一波課徵的產業名單當中,但建築原物料大多為高耗能產物,意味著未來推案成本可能升高,如果現在不加快邁向ESG,往後的企業競爭力恐將落於人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